成都房价走势最新消息:未来房价不会暴涨也不会暴跌?
8月中旬,省政府出台了针对楼市的“二十四条”,同时相关金融机构在省内部分城市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。在随后举行的几场土拍现场,土地成交溢价率大幅度缩减,而且鲜有品牌房企出现。
在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下,部分商家对楼市的未来表现出了担忧,这个市场还有没有机会?在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要求下,开发商该如何应对?购房者能不能买房?为此,记者采访了成都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协会会长王晓白。
行业巨变 房地产迎来“新开始”
“楼市政策调控越来越强,流动性短缺的压力就越来越大,行业面临的形势就越严峻。应当说行业发生了根本性的、历史性的巨变,也可以说是又一个‘新时代’的开始。”王晓白说,一方面在解决住房问题的制度层面,国家已决定必须实现由主要靠市场向靠“多主体、多渠道”的根本性转变;另一方面在房地产业的发展路径上,已经迫使我们由过去的“量”的快速扩张,转变为“质”的稳步提升;另外,在商品住宅的建设上,已经开始由以“刚需房”为主的规模化,转变为以“改善房”为主的差异化;
在政府明提出了“房住不炒”的定位和加快建设“多主体供给、多渠道保障、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”的在新体制下,房屋的结构和供应主可分三类:一是目前的商品房,供应主体为开发商;二是平价住宅(如过去的经济适用房,现在的自住型商品房、共有产权房等),供应主体为政府平台公司,产权为政府公司与拥有部分产权者共有;三是保障房(如廉租房和公租房),供应主体为政府相关机构或平台公司。
企业影响 产品差异化规模集约化
王晓白认为,目前的政策导向决定了刚需型的、中低端的需求将主要由后两类供应主体和渠道来解决,只剩下改善型的、高端的、投资性的保留在商品房这部分。这就是说从商品房的产品来看,只能走精品化、个性化(差异化)之路;从企业的数量与规模上,必然会由“乱世英雄起四方”的分散化,转变为“七雄争霸”的集约化。这也就迫使众多的房企(尤其是中小房企)必须走转型之路,即使是大型房企,也将由纯粹的房屋供应商,转变为“美好生活的服务商”。
未来精品住宅的建设标准,就应当是绿色环保、舒适智能、简约适度,而且是富有民族特色与文化内涵的,绝非是“豪”、“奢”。在王晓白看来,用“豪”、“奢”二字来定位高端(或精品)住宅,是住宅产品宣传上的一种错误导向,它遗弃了“简约适度”和“崇德尚文”的民族传统。应该多用“高雅”与“绿色”来引导高端住宅的消费。古人谈“美好”和“雅宅”都是“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”、“竹树绕吾庐,清深趣有余”、“室雅何须大,花香不在多”。
房价走势 既不会暴涨也不会暴跌
“成都房价未来既不会暴涨,也不会暴跌;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,则是稳步上升。”王晓白说,“不会暴涨”在于各级政府的调控政策不会放松,在正常情况下,幻想房价在短期内“报复性上涨”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“不会暴跌”,除了为保持社会和金融的稳定等政治经济因素外,建房成本中,所占比例最大的楼面地价的高企和人工及建材价格的不断增长,是其最有力的刚性支撑。再加上,成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发展相对更快,人口净流量持续增长,且宜居宜业的美誉度位居全国前列的新一线城市的影响。
王晓白认为,稳步增长的时间是在“一定的历史时期”,新的“房改”政策还在探索期,如果是新的住房体制实现之后,由于商品房的数量大大减少,会使“物以稀为贵”的状况变为可能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,对“改善型住宅”的需求必然会越来越多、要求的标准也会越来越高。只要这部分购房者能够承受,且交得起相关费用,则不会涉及民生保障问题,政府也就没有必要采取“限价”、“限购”之类的行政手段来进行“调控”了。
优胜劣汰 中小房企以“变”重获新生
部分业内人士认为,在这场房地产市场的大动荡中,被淘汰出局的,首先是中小房企。
“优胜劣汰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。但‘小’并不等同于‘劣’,‘大’也不能完全与‘优’划等号。”王晓白说,被淘汰的首先是不能对大变革作出积极反应、未能及时应变的房产企业,尤其是坐以待毙的中小房企。
“我对中小房企的弱点与困难是感同身受的,同时也意识到面对的危机确实要比大型房企严峻得多,故更需要对这场大变革做出更积极、更迅速的反应。”王晓白告诉记者,建议房企“要看到自己的优势”,充分认识到在“人脉”、“地脉”和“船小调头快”等方面,中小企业都有着许多大企业所难以具备的条件,这些又是在大变革中最为需要的“资本”。
同时,真正做到既努力学习大型标杆房企重视规范管理和技术创新的经验,又注意学习其他行业的中小企业善于在恶劣环境中生存发展的品质(如:愿意挣小钱、挣慢钱、挣辛苦钱的艰苦奋斗精神),彻底摒弃在温室中野蛮生长的传统观念(如:只习惯于挣大钱、挣快钱、挣轻松钱的“开发商思维”),扬长避短、出奇制胜,就必然能在“新变革”中重新打出自己的一片“新天地”,在“阵痛”中重获新生。